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举办,主题是“智联世界,生成未来”。
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,近年来,杨浦持续推动“数字赋能,全民共享”,让医疗、养老、出行、旅游等与居民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变得越来越“聪明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输入各项检测数据,就能自动生成个性化的运动“处方”,医生有了“AI小助理”,为“糖友”们提供更精准的健康干预指导;万卷书可读也可听,党群服务站传出朗朗读书声,手指轻点屏幕,喜欢的书“随听随享”,“文旅融合+智慧阅读=?”这道题,有声阅读驿站尝试“解答”;高校成立数字经济系、数字经济研究院,通过校企合作、学科交叉、实验室建设等,逐步形成、打造引领国内数字经济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的方案与品牌……
在全面推进
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,
正如炎夏日益飙升的气温,
高科技的“人情味”也日益飙升,
打造智能社会,
杨浦将为居民群众
“生成”怎样“热力四射”的未来?
医生有了“AI小助理”——输入数据,个性化运动“处方”自动生成
每周三下午,杨浦区市东医院内,到糖尿病运动干预门诊咨询的患者络绎不绝。居民任先生是一位新“糖友”,听说用了运动“处方”,可以减少用药甚至不吃药,所以过来试一试。
医生告诉他,运动“处方”并非人人适用,而是先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。这份测试包括内脏脂肪、体脂率、握力、静息心率、运动心率等,测试完成后,医生对患者进行运动能力和运动风险的评估。“该不该运动由我们医生决定,采取什么样的运动,怎么去运动,运动的方式和技巧在哪里,由我们的社区(运动)健康师团队进行指导。”市东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遂军告诉记者。
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,饮食、运动、健康教育、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“五驾马车”,缺一不可。很多人都知道运动的重要性,但究竟如何科学运动?市东医院试点开设的这个糖尿病运动干预门诊,由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和上海体育大学刘向云教授带领的社区(运动)健康师团队共同提供服务,为“糖友”们开设个性化的运动“处方”。
近年来,上海体育大学刘向云教授团队一直在社区开展健康干预项目,为早期糖尿病患者提供运动指导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
在此基础上,团队开发了一款智能评估软件,只要输入患者的各项检测数据,就能自动生成一份个性化的运动“处方”,这样医生就相当于有了一个AI小助理,协助其为患者提供运动指导。运动“处方”包括运动的目的,比如是控糖、降脂还是控体重,还包括运动的形式,如频率、运动量、运动时间、运动周期以及注意事项等。“一般来说,患者根据我们设定的运动‘处方’一个月会显效,三个月能达到明显的效果。”刘向云说。
居民邓女士已经在运动“处方”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锻炼,这次是来复诊的。经检测,她的体脂含量为38.0,比两周前测出的38.4有所下降,但效果还不理想。邓女士说,她每周坚持锻炼四五次,每次45分钟,还经常去户外参加徒步,为何体脂率还是降不下来?她拿着测试结果前来咨询社区(运动)健康师。
原来,邓女士平时走路的速度不够,没有达到运动“处方”上要求的强度。“你接下来要尝试着走到有点气喘,说不上话来,才能有效果,”根据各项指标,社区(运动)健康师建议邓女士保持现有运动量的基础上,进一步加强力量训练,“另外也可以每天晚上跟着我们的微信直播,做一些弹力带的抗阻训练。”刘向云建议,患者每两周来随访一次,适当调整运动“处方”,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。
事实上,在《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的最新版本中,已经移除了Ⅱ型糖尿病是终身用药疾病的说法。Ⅱ型糖尿病是可以被逆转的,但“逆转”不等于完全治愈,而是一种暂时的缓解状态,通过较好的血糖控制,来实现不用吃药打针的效果。刘向云认为,Ⅱ型糖尿病逆转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医生、社区(运动)健康师与患者共同努力,通过治疗和饮食控制,辅以个体化的运动干预降糖方案(运动“处方”),才能实现逆转目标。
“缓解的周期有多长,因人而异,即使逆转成功,患者仍需继续与医务人员合作,进行严格的饮食管理、运动管理等,定期监测血糖,才能长期维持糖尿病的有效控制。”刘向云告诉记者。
上海是国内最早开展“体医融合”探索的城市。今年,杨浦区医保局与区卫健委、区体育局、上海体育大学继续加强合作,印发了《关于开设糖尿病运动干预门诊的试点方案》,率先在市东医院(每周三下午)和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每周四下午)开设糖尿病运动干预门诊,尝试糖尿病诊治与运动干预的深度融合。
杨浦区医保局办公室主任庞岩介绍,在“健康中国”的大背景下,杨浦持续深化基于健康医保理念的社区(运动)健康师项目,通过运动干预技术在临床的应用,积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,全方位、全周期保障糖尿病群体健康,探索运动促进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新模式。
市民有了“阅读新空间”——手指轻点屏幕,万卷书“随听随享”
文旅融合+智慧阅读=?如今,来到杨浦滨江的市民游客又多了一个“随享随赏”的好去处。
“我有重要的根据认为,小王子所来自的那个星球是小行星B612。这颗小行星仅仅在1909年被一个土耳其天文学家用望远镜看见过一次……”杨浦滨江江畔,秦皇岛路党群服务站的二楼传出一阵清亮的读书声。声音的源头并非活生生的人,而是一座全新的有声阅读机,手指轻点屏幕,市民游客就能“听书”。法国文学作品《小王子》是其中的热门选项。
7月3日,“Young书房”滨江有声阅读驿站正式启用,以“文旅融合+智慧阅读”,打通文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这是上海首家滨江有声阅读驿站,由杨浦区图书馆与喜马拉雅联合打造,拥有5万余册电子书、100万条声音的海量内容,根据杨浦滨江的点位特色,现已推出“人民城市”理念、党的二十大精神、杨浦“四个百年”等多个主题板块,方便市民自由阅读。
值得一提的是,驿站附有摄像头,当有人站在屏幕前,它就会借助智能识别技术,自动推荐定制化内容,实现用耳朵“解放”眼睛,随听随享万卷书。
活动现场,党员青年和市民读者还获赠了“Young书房”有声书签。书签以杨浦“四个百年”为主题,读者可扫码收听由杨浦区图书馆制作的《杨浦百年史话》《城市记忆中的杨浦品牌》等有声书,知杨浦历史、品杨浦书香。
据介绍,“Young书房”滨江有声阅读驿站启用后,将全力打造“听、看、读、赏”多元一体的全民阅读新空间,进一步实现“文旅搭台、科技赋能、人人共享”,充分发掘和展示杨浦得天独厚的“四个百年”历史文化资源,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阅读新期待、新需求。
“杨浦拥有丰富而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存,赓续红色血脉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员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。”杨浦区文旅局负责人表示,“我们要善读书、多读书、读好书,以学增智,坚持为灵魂‘补钙’、为思想‘提纯’、为本领‘淬火’。”
大学有了数字经济系——形成、打造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的方案与品牌
当前,上海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,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,需要大量的数字经济人才。
6月30日,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、数字经济研究院成立。
据介绍,数字经济为应用经济学下设学科,属于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Ⅳ类高峰学科三年行动计划学科,列入学校应用经济学特区建设;下设四个学科方向,研究内容涵盖经济、金融、科技、财政、法律等领域:面向数字经济的市场机制设计与政策评估、数据驱动的经济预测与决策、数智驱动的平台经济监管与治理、数字经济风险管控与安全计算。
当天,阿里巴巴控股集团、阿里云智能集团、淘天集团与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签署全面合作协议,并宣布成立上财-阿里联合实验室。世纪互联集团有限公司、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欧冶金诚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、安永(中国)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与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,也与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签署了合作协议。
2023年,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与经济学院联合招收了首届27名专业硕士研究生。今年9月,将从入学的本科生中选拔有志于从事数字经济领域研究,并有攻读博士意愿的优秀学子组建“数字经济实验班”,通过本博贯通模式,培养数字经济复合型研究人才。
“数字经济系将在学校‘高起点、高要求’的办学理念指导下,汇聚多方力量,全力做好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。”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副主任肖升生说。
7月4日,2023上财宏观论坛举行。论坛上,专家学者分别围绕《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国内市场一体化研究》《中国经济增长:事实、逻辑与未来》《网课与教育公平:基于数字足迹的研究》等主题展开探讨与交流。
“大学要产出优秀的宏观报告关键是要锻炼师资团队,使其真正了解中国国情,将教学研究工作立足于中国问题、中国现实,明确问题导向、实践导向。”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,上财正着力推动学校教学模式、研究范式进一步转换,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践行经济匡时使命,提炼具有中国特色、中国范式的全新自主知识体系。下一步,将整合全校力量,进一步提升宏观论坛能级,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彰显上财特色。
(来源:上海杨浦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