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室内环境治理行业高质量发展闭门会召开
时间:2025-06-28 15:41:50来源:新华网
6月25日,由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,共同组织的“2025室内环境治理行业高质量发展闭门会”在新华网多媒体功能厅召开。

  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多位行业协会领导,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,围绕“全链条协同治理 构建室内空间净化生态”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,就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的规范发展等议题,从政策引导、技术创新、标准完善等维度,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路与可行性建议。

  需求凸起 市场广阔

  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快速提升,城镇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,广大消费者对居住和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  新华网编委、产经中心总编辑杨昱致辞称,“痛点在哪里,市场就在哪里,企业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科研创新与战略布局。”此外,针对当前室内环境治理行业存在的乱象,他建议企业要将好的技术与产品通过有公信力的权威媒体宣传传播,广而告之,提升消费者的认知,让消费者投票,让市场博弈出优秀的品牌和企业,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。

  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马辉在致辞中,从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现状、亟待整治的问题以及规范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。他认为,室内环境治理行业任重而道远,要加强行业自律,严格遵守行业标准和规范,诚信经营,提高服务质量,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的室内环境治理解决方案。

  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室内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天顺称,从家庭住宅到办公空间,从商业综合体到公共建筑,每一处室内环境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成为城市品质与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,今天的闭门会既是思想碰撞的平台,更是合作共赢的契机。

  北京金茂人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第四事业部总经理常思远分析,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,好房子的标准正从物理空间向健康生态系统转变,“好房子”正在同步实现三大核心功能:采用环保建材从源头控制污染,配置高品质新风系统保持空气流动,通过建筑朝向与开窗设计优化空气流通。

  北京博浩致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春节介绍,随着人们对PM2.5、甲醛、苯系物、VOCs等室内污染物危害认知的加深,室内空气检测、治理服务、除醛除异味等产品需求持续增长,尤其是兼具除醛、除味功能的高端产品更受青睐。此外,绿色建筑与健康住宅的推广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,预计到2030年全球室内净化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。

  当前,中国除醛行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。在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指引下,为行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支持与引导,纳米光催化、生物酶降解、负氧离子空气提升等前沿技术,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,智能监测、全过程治理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。“这一发展成果来之不易,需要全行业以更高的站位、更远的眼光共同维护。”北京绿色亿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海超称。

  良莠不齐 亟待破局

  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,由于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,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参差不齐,导致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异,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形象,仍面临着技术瓶颈、标准滞后、资源整合不足等诸多挑战,亟待各方携手破局。

  在绿之源品牌创始人李海涛看来,未来,行业将向高效、安全、智能化方向发展:一是技术升级,如纳米催化、改性二氧化钛、生物酶分解等新型环保材料应用,提升除醛效率和持久性;二是产品复合化,结合空气净化器、新风系统实现长效净化;三是检测服务一体化,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甲醛浓度并联动治理。

  爱空间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品质总监李龙飞介绍 ,秉承“让爱有空间,让空间有爱”的初心,爱空间将环保理念深植企业基因。作为以用户价值为驱动的家装科技企业,始终致力于通过数字化革新、产业工人体系与全链路环保供应链建设,推动中国家装行业向健康化、透明化、标准化、智能化跃迁。

  北京中环质评环境监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悦介绍,目前,我国室内CMA检测市场正在全方面系统性的调整阶段。规模已超60亿元,年增长率约12%,未来五年,行业将加速智能化与规范化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80亿元,智能检测设备渗透率将达40%,AI辅助分析可降低误差至5%以下。

  “由于室内环境净化行业起步较晚,市场鱼龙混杂,从而导致了从业人员接受的相关技能培训参差不齐,室内环境净化治理的咨询及施工的水平及效果达不到消费者需求。”北京祯馨纬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乐辉称,随着人们对环境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,对室内环境净化治理人员的水平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。

  生态美家(北京)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广森认为,室内环境治理行业,要破解迷雾,需从三个维度重构行业生态:需求前置化,从被动治理到源头拦截;行业正规化:以标准与监管重塑信任;加强科技普惠与媒体协作。他呼吁,让科学治理成为健康呼吸的灯塔,以“标准为盾”、以“创新为矛”、以“共识为基”,推动行业从混乱走向有序。

  献计献策 共赴未来

  面对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现状,清华大学环学院教授、博导张彭义认为,需要提升消费升级,让人们享受到更好的空气质量。他建议,要加强空气中新污染物的研究和要求,比如臭氧是我国室外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,处于高位污染状态,臭氧是强氧化性气体,进入室内会与室内的物质反应,会产生超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,应该提高室内空气对臭氧的要求。通过提高标准、把标准落到实处,将行业发展从单一的装修污染治理转向长期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。

  “室内环境治理正从‘除甲醛’的单一诉求,向VOCs 综合治理、微生物消杀等多元化需求转变,特别是对苯系物、酯类、醛类等低气味阈值污染物的治理,已成为行业新课题。”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环境所博士刘蕊蕊介绍,她建议从三个维度构建防护体系:一是优选环保的、功能性(净化空气、防霉)建材,把好材料准入关;二是运用数字化手段,通过污染预控技术实现精准预测,进行科学选材;三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,形成防治结合的新模式。

  清新全家(北京)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毅称,未来,随着智能化、绿色化趋势的发展,室内环境净化治理行业将迎来转型升级。一方面,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智能监测与治理系统的普及,实现污染源的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控;另一方面,绿色环保材料、纳米光催化等先进技术将逐步替代传统方法,提升治理效率和持久性。未来,行业将朝着更科学、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。

  北京化大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绍帅建议,应尽快实施治理企业分级评价制度,制定施工服务标准化流程;推动建立环保治理材料白名单机制,定期开展质量抽检公示;倡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,加大对新型环保材料研发投入。

  苏州清研新材有限公司董事长(清大优氧品牌创始人)张晓昊 介绍,企业积极探索与地方卫健委、住建局、康养集团等政府及行业主体协同合作,力争将健康空气纳入“人居环境系统工程”中,形成“从装修到入住、从家庭到机构”的全过程空气质量改善机制。

  会议的最后,新华网人居事业部总监宁畅总结称,本次会议搭建了“政府—企业—媒体”深度交流的合作平台,通过经验分享、资源对接、联合攻关等形式,打破企业间信息壁垒,推动优势互补,希望将来会有更多机会与企业深入交流,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和媒体支持。

标签:

  • 上一篇文章: 无人配送规模化商用还有多远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最后一页
  • 生活指南
  • 多家国际金融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“韧性”成关键词

    近期,高盛、摩根大通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调高2025年中国经济增

  • 为什么古代铜钱大多是孔方兄

    钱币,在古代被亲切地称为孔方兄。这一别称源于《鲁褒传·钱神论》

  • 戴德梁行:深圳租赁住房需求领跑全国一线城市

    以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拉开帷

  • 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纠治不当市场干预行为

   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》(以下简

  • 宁夏向全国游客免费发放20万张门票

    3月12日,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宣布启动畅游宁夏·共赴春

  • 速度滑冰世界杯荷兰站:韩梅、宁忠岩摘铜

   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北京时间3月1日,2024-2025赛季国际滑联速度滑

  • 2025年稳外资怎么干?权威解读来了

     2025年稳外资20条公布继续支持外资企业投资中国、深耕中国(权威发

  • 利率高至3% “特种兵式存款”岁末年初又火

    羊城晚报记者 黄颖琳我从广州坐高铁到河源,不仅赶上了这波3%的三

  • 秦灶街道费桥村:健康与爱心交织的温暖秋冬

    寒意渐生,温暖不停。11月25日,崇川区秦灶街道费桥村新时代文明实

  • (乡村行·看振兴)山西山阴:农业盛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

    中新网朔州11月24日电 (任丽娜)11月22日至11月24日,2024首届山阴

  • 北京中小学生公益画展走进京港地铁共绘“美好·每一程”

    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 地铁的车厢是可以充满鸟语花香的?未来的地铁

  • 感受中国诗词的力量

    古老而神秘的中国,总是令人心驰神往。我来自也门。儿时的我就盼着

  • 【独家焦点】快手电商双11首日GMV创历史新高,超1.6万位主播单场GMV超去年双11峰值

    10月19日,快手电商双11购物节正式开启。作为快手双11正式期首日,1

  • 遂平县常庄镇组织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——重阳节”主题活动 焦点

    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,在

  • 业界首个人工智能算力高质量评估体系发布-环球观察

    在当前由大模型和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驱动的AI时代,算力需求

  • “中国制造”经上海吴淞口岸启航助力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经济建设 今日要闻

    中新网上海10月9日电 (陈静 杨迪)记者9日获悉,载有2820件中国制

  • 民生
    • 专家呼吁:多方协同共建妇幼健康科普传播生态

    • 南“蒸”北“烤”:警惕“高温刺客”热射病

    • 第34届“哈洽会”闭幕 5天16.7万人次逛展

    • 5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.1956元 上调35个基点